当前位置: 主页 > 众筹 > 内容页

2023的年轻人,变了

2023-08-21 15:40:39 来源:云掌财经华商韬略

制造业进入新时代。

文 | 华商韬略 张宇彤


(资料图片)

当互联网大厂走下神坛,北上广不再迷人,各行各业加剧内卷,2023的年轻人,择业选择也变了。

【跑步入场】

2023年,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达1158万,这对就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,但挑战中也有巨大机会。

今年6月初的毕业季,曾经为招工伤透脑筋的东莞,办了一场规模不算大的毕业生招聘会,到场用人单位多为制造业。

结果大大超出预期,小小的活动空间,挤满了将近6000名高校毕业生。

有在场的企业HR表示,完全没预料有那么多人,一个小时内,就有200人找她咨询岗位,然后收到了100多份简历。

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,全国大学生向东莞用人单位投递的简历数量同比增长294%,增幅居全国之首。

高校毕业生抢着进厂,这对东莞来说是一个好变化。

不只是东莞,珠三角、长三角等制造业基地,包括一些制造业发达、但过去都没听过的小城市,也都在被毕业生加持。

曾经的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进工厂,也因此有了很大改变。

央视财经频道报道,2023届毕业生,期望就业岗位在制造业的占比8.1%,在14个行业大类中增幅第一,超过曾经热极一时的互联网行业。

不止是应届生,不少已有工作经历的人,也在考虑向制造业转型。

长期以来,互联网既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大户,也是最理想的择业方向之一。据猎聘统计,2014 年至 2020 年,互联网/移动互联网/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连续七年位居所有行业的第一,而在理想求职意向的排名中,第一名的位置,也是互联网大厂们轮流坐庄:

2014、2015 年是阿里巴巴,2016 年是乐视;2017、2018 年是京东;2019 年又回到阿里巴巴。

然而2020年,全国人才投递至互联网行业的简历,同比下降了11.27%。

互联网吸人能力下降的另一边,是制造业的吸人能力在上升。根据2022年智联研究院的报告数据,6.3%已在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表示,期望转型到高端制造业。

数字经济大潮到来后,整个就业结构都在剧烈调整。

前段时间,毕业生“文转腿”流行一时。

有人中传硕士,毕业直接当网约车司机;有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,选择送外卖;还有人古典文学专业,起早贪黑送快递;更有人摇身一变,做了宠物美容师。

但对不少人来说,“灵活就业”更像是临时就业,大家内心依然是更愿意找一份可持续并且更有发展空间的工作,制造业也正在成为他们的应许之地。

在长三角、珠三角,都有很多灵活就业的年轻人转入制造业怀抱。

而在面对“为什么”的提问时,大家的回答,除了有当前整体就业形势不乐观,可选择的并不是太多以外,也都在强调着一点:

“制造业已不是过去的制造业。”

【制造业变了】

在浙江义乌,有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智能无人工厂。

工厂内部无论是齿轮、壳体、阀体等零部件的加工制造,还是最终的装配工序全部由机器自动化操作,既保证了产品的精度,又提升了生产效率。

这家为吉利汽车生产变速器的工厂,正是我国制造业转型中一个典型的“黑灯车间”。所谓黑灯,就是整个车间自动化运作,没有一个工人,除了参观外不需要开灯。

就是这样一家“省人”的工厂,前几年却一直面临招工难的问题。

工厂总监介绍,他们需要招的是了解智能化设备的维护、保养及运作原理的新型工人,但这样的岗位要求,一般工人做不到,能做到的高材生又不愿意来。

为此,他们想出了很多办法。

比如和高校建立校企合作项目,在高材生毕业前,就积极争取;或者,设立相应的人才招揽计划,为优质人才提供专项基金,最高给予200万元/人的安家补贴,并为人才的发展规划出合理通道,定向培养,晋升指标清晰且透明。

事实证明,年轻人不是不愿进工厂,而是不愿意进又苦又累、收入低还没前途的工厂。如果制造业能提供好的条件,包括待遇与发展空间,也一样能吸引人才纷沓而至。

吉利的这家配套工厂,如今的本科应届生入职人数就已大大增加,其中大多来自机械、电子、计算机和数字化等专业,成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并重构就业格局的一个范本。

范本之外,是整个制造业对更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。

人社部预测,到2025年,我国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50万。而缺人才的公司,一直在上演激烈的抢人大战。

薪资方面,即便是一般的制造企业,专业人才的薪水都会月薪过万,诸如手机大厂荣耀更是直接许诺,愿意给出高于同行40%-50%的待遇。

更高薪资之外,类似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还有一个吸引就业者的巨大改变:

进入新型制造业,不再是“拧螺丝”的工人,而是可以成为手握高精尖技术、细分领域专业的工程师。

不论是成长空间,还是不可替代性,都大大提高。

对当下进厂的本科生来说,制造业还有一个优势:化学历焦虑为学历优势。

在互联网、金融等传统热门岗位,本科生相对于硕博毕业生,优势薄弱,但在学历普遍偏低的制造业,却会变得十分抢手,更会得到领导和企业的重视。

现在,甚至是情况倒过来。过去大家觉得进工厂当螺丝钉,而现在本科生进制造业可以很快当工程师甚至独挡一面,而大多数本科生,甚至硕士生,进入互联网大厂,却只能当螺丝钉。

除了制造业本身的转型升级,正越来越给人才以更高待遇和发展前景,在国家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尤其发展制造业的背景下,各大城市也在为制造业吸引人才而努力。

落户问题,是毕业生择业的重要指标,很多城市都已在这方面做文章,加大应届生入职制造业的吸引力。

8月中旬,一则来自江苏省发改委的公开征求意见稿,明确提出,除南京、苏州市区外,全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。

就在江苏发布文件的半个月前,浙江也发布了类似文件,而成都的“先落户后就业”、东莞的“大专文凭可入户,高学历高购房补贴”也异曲同工。

另一些城市,则直接砸真金白银。如深圳南山区,符合引进时30周岁以下,在相关企业工作满一年等条件的人才,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生活补贴。

落户之外,很重要就是安居。

制造业聚集的城市,房价都相对较低,环境也宜居,互联网大厂往往都在“北上广”,摆在眼前的是高额的房租、拥挤的交通和难以企及的房价。

两相对比,越来越多的毕业生,用行动做出了选择。

【新制造时代】

我国制造业发达,但制造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却是相对落后。

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造业的人力模式和特点导致的:高度依赖第三方机构、甚至老乡介绍、内推“返费”金额高、行业周期性强,不同时间用工人数不同等因素,都会让工厂岗位需求和就业供给对接错位,员工流失率更高。

如今,数字经济时代的制造业大步摆脱着传统生产方式,也让自己的人力模式得到了改变和提升。

高校内推、招聘会、各大招聘网站,制造业正越来越像互联网大厂一样招人。

从工作岗位的改变,到人才模式的改变,这些归根到底,还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迭代。

改革开放40多年,尤其是加入WTO后,中国凭借高素质低价格的劳动力、持续完善的水、电、交通等基础设施,大量吸引外资带动内资,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、齐全的工业体系分支,快速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第一制造大国。

但直到今天,我们依然只能算制造大国,而不是制造强国。除了一些核心技术被卡脖子,在原材料、市场与品牌等方面,也都存在不少的短板。

在纪录片《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发动机》里,全球最大的印刷机械设备制造商之一,总部位于上海的本土企业高斯(中国)技术开发部副部长瞿维国,曾讲述了一个“几十年工作中,受过的最大侮辱”。

在一次展会上,他凑到一个制造商身边看产品,没想到对方一看到他的中国脸,就阴阳怪气地讽刺:“你是中国人吗?来copy吧!”

但最近这些年,从海尔海信为代表的家电业,到以华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,再到新能源汽车、可再生能源领域,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,和在基础研发与原创上的进步与成就有目共睹。

而这其中,最重要的也是制造业人才的进步与贡献。

事实上,如今的制造强国们,也几乎都是从抄袭到追赶、最后到超越,而其完成这些的最重要工程就是,持续升级制造业的人力配置,持续让更优秀的人进入制造业,并且创造更多价值,也实现和分享更多个人价值。

德国就是个例子。当年,德国也曾因为效法英美,复制产品,廉价销售,时常被扣上残次品的帽子。为了改变这个处境,德国制造业想到的第一个办法,就是培养人才。

其后,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行职业教育的国家,并且发展出了一套遵循高标准、高薪资对待员工的制造业人力模式,最终让德国制造业赶超英美,完成逆袭。

如今,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到了更关键的时期,能够与高素质人才实现高质量双向奔赴,则关系着这一进程的进度,乃至成败。

背靠美的,拥有全球规模最大、最齐全的白色家电产业链和小家电产品集群的北滘镇,本地上市企业已达到11家,年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了4000亿元。

它隔壁南海区的狮山镇,拥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光电、新材料、有色金属、生物医药等超强集群,靠着制造起家,坐拥了6个国家级的科技孵化器。

这些小镇,虽然都属于制造业,但真正的立足之本,却是每条产业链上的核心科技和高素质人才,它们一起,带动着中国智能制造的腾飞。

永远敏锐的人才,总是奔往空间最大的方向。

中国制造升级给人才以更好的发展环境,更高素质的人才自然争相加入,而高素质人才的加入,又将带着制造业进入新一轮的高效率发展。

如此良性循环一旦建立,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则是历史的必然,甚至指日可待。

高校应届生,更多高素质年轻人,开始跑步进入制造业,就是这个循环正在形成的标志。

【参考资料】

[1]《中国人力资本生态十年变迁白皮书(2011-2021)》猎聘

[2]《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》猎聘

[3]《不再迷恋北上广,毕业生偏爱东莞小镇制造业》 极点商业

[4]《中国的千亿大镇,一个比一个让人震撼!》功夫财经

——END——

欢迎关注【华商韬略】,识风云人物,读韬略传奇。

版权所有,禁止私自转载
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

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删除

标签:

发展
众多黑科技加身,奇瑞探索06到底表现如何?
博世IPB+博格华纳四驱系统,11 69万起售的轻越野神器探索06还有对手吗
浙江宁波缘何能成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诞生的沃土?
(方堃)近年来,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深远且广泛,不仅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增
港股异动 | 华润啤酒(00291)再跌近6% 中期纯利同比上升22.3% 多家大行预计7、8月销量下滑
华润啤酒(00291)早盘再跌近6%,截至发稿,跌4 02%,报44 15港元,成交